近年来,我校紧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,以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、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,深入开展学科专业调整优化,推动学科专业内涵发展,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,为推动区域和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一是强化学科专业建设顶层设计。坚持“统筹谋划、分层建设,深化改革、创新发展”原则,实施优势学科登峰计划、新兴学科提升计划、基础文理学科强基计划和学科交叉融合计划,打造水利、土木环境、信息、理学、能源材料、人文社科六大学科集群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提升学科水平。
二是推动学科内涵持续更新。组织全校学科系统深入开展方向凝练,以“入主流、强特色”为目标,按照特色优势、新兴交叉、基础研究三种类型,凝练学科方向,增强学科核心要素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匹配性、支撑性和贡献性。
三是积极培育前沿交叉学科。学校紧密围绕国家“江河战略”,聚焦新能源、低空经济等重点发展领域,建设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移民科学与工程、低空技术与工程等交叉学科。以一流学科为引领,深度融合信息科学、材料科学、人文社会科学,组建跨学科团队,获批江苏高校水安全学科交叉中心。设置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,以“水利特色鲜明、交叉机制灵活、服务国家战略”为愿景,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特区和人才特区。
四是建立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机制。以“投入-产出-贡献”为主线,构建“预警-限制-撤销-优化重组”学科专业调整体系,对全校学科进行优化调整,明确重点建设31个一级学科,拟分步撤销一批与学校发展战略契合度不高、建设成效不明显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。
下一步,学校将持续深化学科专业调整优化,不断构建以“科技发展+国家战略需求”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不断提升服务行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。
撰稿:李 妍 编辑:高 敏 审核:孔纲强 李伟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