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治水思路,顺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、水利大国向水利强国转变,培养“素质高、能力强、视野宽”的复合创新型水利人才,针对水利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专业建设改造更新慢、课程体系不完备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等实际教学问题,河海大学董增川领衔水利工程学科育人团队,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10多个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,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,创建了专业结构重塑、课程体系重构、培养模式重建“三维度一体化”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与方法。相关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(本科)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(1)以行业发展需求为牵引,提出水利类专业升级改造的双轮驱动方法,重塑水利类专业新结构。在传统水利专业服务经济建设的基础上,拓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,完成了传统水利专业的改造。预见快速城市化迫切需要统筹洪涝防治、供水排水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,首创水务工程新专业;研判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发展的快速融合,首创智慧水利新专业。传统专业改造与新兴专业创办双轮驱动,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动态,引领水利专业发展新方向。
(2)以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,提出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的反向系统设计方法,构建水利类专业课程新体系。把大禹治水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大国工匠治水兴邦有机结合,打造爱国爱水的思政育人品牌,牵头编制全国水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。在全国率先构建水利+生态、水利+信息课程模块,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。把第一和第二课堂相融通,课赛有机结合,创建全国水利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,有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。建立了思政铸魂、学科交叉、素质拓展相融合的课程新体系。
(3)以互利共赢为驱动,创建多主体协同产教元素深度融合的三层次递进式长效合作机制,建立水利人才培养新模式。基于三螺旋理论,创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和双师型队伍、共同实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三层次递进式长效合作机制,促使多主体由个别环节合作转向全过程融合,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、企业技术转型升级、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向前推进。搭建智慧水利产业学院、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载体,制定规范运行的系列管理制度,建立了多主体协同、全过程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大幅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
水利类人才培养体系“三维度一体化”改革总体框架
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,学校水利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,改革成效显著。4个水利类专业全部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。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,国家级一流课程(含精品课程)23门,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,国家级实践育人平台11个。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、学科竞赛奖等348项,108人次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。成果被70余所高校借鉴应用,引领了全国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。
供稿:水文水资源学院 李国芳